ICC訊 2020年8月,商務部、科技部對《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》(商務部 科技部令2008年第12號附件)內容作出了部分調整。近日,商務部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一版修訂,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其中最為特別的是將激光雷達系統列入限制出口品類。對此,行業內專業人士指出,本次修訂并不影響車載激光雷達產品的正常出口和銷售。
最近幾年,得益于國內車企紛紛加快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,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不斷提速,同時從場景單一的礦區、高速開始向城區滲透。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,也讓激光雷達市場變得格外火熱。去年,市場研究公司Yole發布了一份《2022年汽車與工業領域激光雷達報告》,其中指出,中國在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,來自中國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已占據全球ADAS前裝市場50%的份額。
近年來,大多數官宣搭載激光雷達的都是生產純電動車的中國造車新勢力,他們所使用的激光雷達大都來自速騰聚創、禾賽科技、大疆、覽沃和華為等中國供應商。Yole Intelligence高級技術和市場分析師Pierrick Boulay表示,“中國在激光雷達領域的努力并不僅限于單獨的激光雷達公司,而是已經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?!彪S著激光雷達在中國汽車行業的滲透率不斷增加,中國激光雷達產業鏈也隨之日益發展完善。
聚焦產品層面,車載激光雷達產業鏈上游包括發射模塊(激光器)、接收模塊(探測器)、信息處理模塊(芯片)、掃描模塊和其他結構部件;中游是各種形態的車載激光雷達,包括機械式激光雷達、半固態激光雷達和固態激光雷達;下游即各大Tier1廠商以及整車廠商,主要用于ADAS輔助駕駛系統以及高級自動駕駛。
激光雷達產業鏈的上下游,已經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中國企業。例如上游激光器有炬光科技、瑞科激光等,探測器及芯片有阜時科技、芯視界等;中游激光雷達廠商有禾賽科技、速騰聚創、圖達通、鐳神智能等;下游整車廠如小鵬、蔚來、長城、理想等都已開始在自家車型中搭載激光雷達,自2020年以來,共有25項前裝定點與中國主機廠有關。
不乏有觀點認為,激光雷達是實現L3及更高階自動駕駛功能的關鍵。盡管4D毫米波雷達也逐漸嶄露頭角,但毋庸置疑,自動駕駛與激光雷達的“熱戀期”還沒有冷卻。也因此,以禾賽、速騰聚創等為代表的國產激光雷達供應商正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搶市。
有激光雷達行業的人士指出,此次《目錄》修訂并不會影響車載激光雷達產品的正常出口和銷售。被列入限制出口目錄的“激光雷達系統”定義是“車載激光探測及測距系統技術”,實際限制的是核心技術,而非產品。換句話說,只要不涉及技術出境,正常的產品買賣無需過多擔憂。出口方面,相關企業只要履行程序取得許可證即可。至于出口許可證申請的難易程度、審批時間快慢等等還需要看商務部進一步的通知。
當前《目錄》還處于公開征求意見階段,激光雷達廠商可以對此提前做好準備。從修訂本質和出發點而言,本次的修訂并不會過大地影響激光雷達行業的發展。恰好,身為“國產激光雷達第一股”的禾賽科技正在穩步推進上市進程,前景良好可期。